膠帶輸送機是輪斗系統的主要設備。它的安全穩定運行直接影響到準格爾露天煤礦表層黃土的剝離。而膠帶的跑偏是膠帶輸送機最常見的故障,對其及時準確的處理是其安全穩定運行的保障。跑偏的現象和原因很多,要根據不同的跑偏現象和原因采取不同的調整方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本文是根據多年在輪斗現場實踐,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從力學原理分析此類故障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膠帶跑偏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承載托輥組安裝位置與輸送機中心線的垂直度誤差較大,導致膠帶在承載段向一側跑偏。如圖1所示,膠帶向前運行時給托輥一個向前的牽引力F q,這個牽引力分解為使托輥轉動的分力F z和一個橫向分力F c,這個橫向分力使托輥軸向竄動,由于托輥支架的固定托輥是無法軸向竄動的,它必然就會對膠帶產生一個反作用力F y,它使膠帶向另一側移動,從而導致了跑偏。
搞清楚了承載托輥組安裝偏斜時的受力情況,就不難理解膠帶跑偏的原因了。調整的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是利用托輥組的兩側調節位置進行調整。具體調整,皮帶偏向哪一側,托輥組的哪一側朝皮帶前進方向前移,或另外一側后移。如圖2所示皮帶向上方向跑偏則托輥組的下位處應當向左移動,托輥組的上位處向右移動。
第二種方法是調整回程托輥組,利用膠帶架固定托輥座的調節孔來調節。調整方法與承載托輥相同。
(2)頭部驅動滾筒或尾部改向滾筒的軸線與輸送機中心線不垂直,造成膠帶在頭部滾筒或尾部改向滾筒處跑偏。滾筒偏斜時,膠帶在滾筒兩側的松緊度不一致,沿寬度方向上所受的牽引力F q也就不同,成遞增或遞減趨勢,這樣就會使膠帶附加一個向遞減方向的移動力F y,導致膠帶向松側跑偏,即所謂的“跑松不跑緊”。
調整方法為:對于頭部滾筒如膠帶向滾筒的右側跑偏,則右側的軸承座應當向前移動,膠帶向滾筒的左側跑偏,則左側的軸承座應當向前移動,相對應的也可將左側軸承座后移或右側軸承座后移;尾部滾筒的調整方法與頭部滾筒剛好相反。經過反復調整直到膠帶調到較理想的位置。在調整驅動或改向滾筒前最好準確安裝其位置。
(3)滾筒外表面加工誤差、粘土或磨損不均造成直徑大小不一,膠帶會向直徑較大的一側跑偏。即所謂的“跑大不跑小”。其受力情況如圖4所示:膠帶的牽引力F q產生一個向直徑大側的移動分力F y,在分力F y的作用下,膠帶產生偏移。滾筒直徑大小不一的受力情況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法是清理干凈滾筒表面粘土,加工誤差和磨損不均的要更換下來重新加工包膠處理。
(4)轉載點處落料位置不正對造成膠帶跑偏。轉載點處物料的落料位置對膠帶的跑偏有非常大的影響,尤其在上條輸送機與本條輸送機在水平面的投影成垂直時影響更大。通常應當考慮轉載點處上下2條皮帶機的相對高度。相對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分量越大,對下層皮帶的側向沖擊力F c也越大,同時物料也很難居中,使膠帶橫斷面上的物料偏斜,沖擊力F c的水平分力F y最終導致皮帶跑偏。
如果物料偏到右側,則皮帶向左側跑偏,反之亦然。落料點不正受力情況對于這種情況下的跑偏,在設計時應盡可能地加大2條輸送機的相對高度。在受空間限制的膠帶輸送機的上下漏斗、導料槽等件的形式與尺寸更應認真考慮。一般導料槽的寬度應為皮帶寬度的五分之三左右比較合適。為減少或避免皮帶跑偏可增加擋料板阻擋物料,改變物料的下落方向和位置。
(5)膠帶本身的的問題,如膠帶使用時間長,產生老化變形、邊緣磨損,或者膠帶損壞后重新制作的接頭中心不正,這些都會使膠帶兩側邊所受拉力不一致而導致跑偏。這種情況會使膠帶在全長上向一側跑偏,最大跑偏在不正的接頭處。處理的方法只有對中心不正的膠帶接頭重新制作,膠帶老化變形的應及時更換。
(6)輸送機的張緊裝置使膠帶的張緊力不夠,膠帶無載時或少量載荷時不跑偏,當載荷稍大時就會出現跑偏現象。張緊裝置是保證膠帶始終保持足夠的張緊力的有效裝置,張緊力不夠,膠帶的穩定性就很差,受外力干擾的影響就越大,嚴重時還會產生打滑現象。對于使用絞車張緊或液壓張緊的膠帶運輸機可調整張緊行程來增大張緊力,但不應調整的過緊,以免使皮帶承受不必要的過大張力而降低皮帶的使用壽命。但是有時張緊行程已不夠,皮帶出現了永久性變形,這時可將皮帶截去一段重新進行硫化對接。
(7)輪斗在生產過程中,對采掘工作面要求嚴格,不能大起大落。對于膠帶在移設過程中出現的凹段也要盡量找平,有過大的凹段,應利用推土機或平路機將其填埋平整、夯實,爭取做到膠帶機架基礎緩坡過度。